6岁之前,千万别逼孩子做这3件事,其中第一件让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经历

更新时间:2024-03-19 19:29:02 作者:通达百科
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家长们常常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促使他们更快地学习和成长。然而在孩子6岁之前,有三件事情是绝对不能逼孩子做的。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背诵复杂的古诗或者文章,这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的事情。背诵虽然可以锻炼记忆力,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,压力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,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绪发展。因此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快乐的成长环境。

文|CC爸妈

公众号:CC爸妈 ID:CC-bama

当妈之后我们不仅要求自己“为母则刚”,还常常对孩子“恨铁不成钢”。

为啥明明很简单的事儿,娃就是做不好?

为啥明明提醒过无数次的问题,说多少遍都记不住?

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CC的近况吧。

前阵子数学课,CC开始学认识人民币那一课了,头放学老师把课堂笔记发在群里。

艾玛,我一看都替孩子们头大,还得先换算:1元=10角,1角=10分,想算3元-2元5角=?先得分出来一元来换算成10角,然后再做加减。

这……这孩子怎么能倒腾的清呢?

结果,放学回来CC没有任何异常,虽然是初次接触,也没有感觉有什么没听懂、理不清的地方。

而且大部分孩子,都能正常顺利的掌握。

这个数学单元,就像以往任何一个单元一样,老师没花更长时间、也没延长课时,就这么平平无奇的被学过去了。

上小学前啊,你觉得教孩子学啥都费劲,上小学后,突然发现你以为会很难的、孩子也没觉得多难……

我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?

孩子们的成长,是有着特定规律的。

为什么6岁是学龄前,7岁就可以正式上学了?因为设计是符合了孩子成长规律的。

6岁前孩子的左脑还没有发育完全,客观条件导致他们无法理解一些知识、无法明白一些事情。

对于成人来说小菜一碟的事,他们却觉得比登天还难。

但让人惊奇的是,很多5岁学起来特别难的知识,如果7岁学,却能够易如反掌。

当然今天虽以学习为例,但并不是准备跟大家探讨学习,而是想说孩子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,也是如此,都有年龄有着密切联系。

我们总是不自觉的以“高标准”甚至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,却忽略他还只是个孩子,他有自己的成长规律。

如果我们不了解、不尊重成长规律,操之过急,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。

所以6岁前,千万别逼孩子做这3件事,否则可能是一辈子的伤害!

逼孩子听话、懂事

一说到孩子的懂事,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电影《狗十三》以及关于它的那句热评:

“你看,这个孩子好懂事啊。”

“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、沉默、妥协呢?”

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:

懂事是很深的绝望,它真的不是个好东西,它表面上是为家长带来省事的好处,也许骨子里就是出于恐惧。

不可否认懂事的孩子为我们省去了很多“不必要的麻烦”,确实省心很多。

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,乖、懂事的背后是什么?

你真的以为6岁前的孩子听话、懂事,是因为认可你说的道理吗?

6岁前,孩子做出某个行为,最大的影响因素并非因为是非对错,而是因为父母的态度。

他懂事,其实是为了满足你,更准确的说其实是在满足他自己。

6岁前孩子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安全感需求,确认生存环境安全(不会被抛弃、不会被冷落,不会被打骂)是最重要的事。

只要能得到父母的认可、确定自己被爱,他们愿意做出任何妥协。

信不信,6岁前的孩子,如果父母鼓励他去偷,每次偷回来父母都开心、表扬、夸奖,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去偷?

但6岁后的孩子,就更加明事理了,心理也就强大了,他明白了更多的是非对错,知道了父母角色真正的意义,确定了就算惹怒你,你也威胁不到他的生存安全(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)。

你也会发现,吓唬、甚至打骂的管教方式,从6岁开始就变得不太好使了,因为说白了,娃已经没那么盲目依赖你了,也不太怕你了。

所以,6岁前的懂事,大多是“伪懂事”、“假性独立”。

千万别为了一时“省事、有面子”而简单粗暴地去逼他听话,那样的“懂事”,不是因为“懂”,不过是害怕、沉默、妥协而已。

逼孩子认错

要说犯错这件事,娃娃都会,而且,犯错不认错这件事,十个孩子有九个如此。

原因我们之前也写过,那是因为在6岁之前的孩子眼里,他们还分不清“行为与品行”,认为承认“错误的行为”=承认自己是个“坏孩子”。

所以,如果承认了错误,那不仅代表着我不对,还有更深一层的“我不好”。

2、3岁之后,很多孩子心里,都有“好孩子”的自我追求。

他们希望成为爸妈口中的好孩子,希望成为班里的好学生,希望得到夸奖,希望被喜欢。

为了抗拒当一个坏孩子的羞耻感,宁愿硬着头皮,也不会承认错误。

也正是这种“死不承认”往往很容易让大人恼火,“戒尺、拳头”随时等待伺候,为的就是让孩子亲口说一句:“我错了”。

但心理治疗师 Jenise 曾说,若孩子不是主动,这样的认错就没意义。

另外,6岁之前的孩子没有很强的道德意识,做事多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。并不能很好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,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。

所以,逼他们鹦鹉学舌说一句我错了,没有什么意义,只是满足大人“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的”安慰。

比起一味地逼孩子认错,修正他的行为和观念才是正解。

认真的告诉孩子,这么做会给他人带来什么伤害,要承担怎样的后果,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?多引导孩子注意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。

乱写乱画妈妈要一点点擦干净,这会加重妈妈的工作;如果继续这么多我要没收画笔,现在跟我一起把桌子擦干净~抢人玩具会让对方生气,也会让对方更加不想把玩具分享给你,我们把玩具还回去,交换试试?

让孩子多多体验“试错—知错—改正—重新被认同”的过程,让他知道哪怕做错了,后续的发展自己是可控的,如果自己改正和弥补,自己还是一个好孩子,那么犯错自然也就没那么可怕了。

别忘了,解决童年犯错的终极目标,不是逼他认错,而是教孩子“明白事理-意识到错误-学会承担责任-避免以后犯大错”。

逼孩子分享

关于分享这件事,大多数妈妈也有着坐过山车的经历。

先是一岁多的时候你会觉得,我的宝宝好大方啊,特别愿意主动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,完全不是那种“小气鬼”。

通常,这是高兴的有些早了。

因为到了2岁,你会突然发现,尼玛,他怎么跟所有的熊孩子一样,开始“自私、小气”了?

闺蜜曾跟我诉苦,带女儿出门的每一次都像一场劫难:

别人给吃的马上就接,想让她分给别人?比登天都难!

玩别人玩具开心的很,但轮到人家想玩她的,不玩抱着也不给别人玩!

就连小区里的沙池被她玩过也都成了她的,哭着喊着不让别人玩!

“每次我都是踉跄着带娃走开,或者一边说不好意思一边抱走孩子,有个地缝我恨不得都钻进去。”

为什么6岁前别逼孩子分享?

有没有想过,孩子为什么要分享?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社交驱动!

但是6岁之前的孩子,对好朋友的需求,并不强烈。

2岁前,孩子们都属于平行玩耍的阶段,就算有小孩,也基本是各玩各的;

3-4岁,进入互动玩耍,跟小朋友一起玩,但对“朋友”的概念没那么死忠,赶上谁就跟谁玩,没人玩,我就跟我妈玩也不是不可以。

直到5岁之后,孩子对朋友才有了更强烈的心理需求:

我想跟某某人玩;我想加入某个某个游戏。

当孩子有社交需求的时候,分享起来简直不要更热烈哦~

我给你贴纸,你跟我一起玩吧我这有个娃娃,咱们一起给娃娃喂饭吧?

分享这个词听起来美好,但说白了,就是把自己喜欢的,拱手让人,如果娃没需求,那这种行为看起来就……还挺残忍的,但当他有需求时,他相应的能力不用你教,也会无师自通。

所以,为了证明“我不会纵容孩子自私”,强行将孩子手中的东西去“分享”,真的大可不必!

教育学家说: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才是教育规律。

没错,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,才会事半功倍!

6岁之前是非常重要又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,这个时期,如果我们不是顺势而为,不但不会有效果,还会适得其反、得不偿失,甚至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伤害。

当然,“不逼”不代表“不管”。

如果孩子是一棵小树苗,那么我们要做的不是拔苗助长、上各种造型的“模具”,而是为他预备阳光、雨露、养料、温度等,以正确的方式去灌溉、施肥、修剪,到了时候自然会开花、结果,最终长成参天大树!

CC爸妈:“中国父母学习计划”推行者,C爸-中国医科大学硕士,三甲医院医生;C妈-报社育儿主编,《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》作者。

养育CC&DD两姐弟,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,一起少走弯路,做“中国好父母”!原创公众号“CC爸妈”(ID:cc-bama)

以上就是6岁之前,千万别逼孩子做这3件事,其中第一件让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经历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你有帮助,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,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,有很多6岁之前,千万别逼孩子做这3件事,其中第一件让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经历相关的拓展,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。

为您推荐

邯郸初中生遭残忍谋杀,凶手策划周密,连续两次埋尸!

近日,河北邯郸市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,一名初中生遭遇了残忍的谋杀。据警方透露,凶手对此案进行了周密的策划,连续两次埋尸,让人不禁感叹凶手的残忍和冷血。这起案件引起

2024-03-19 14:00

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更新:尸检揭露残忍真相!

近日,邯郸市一名初中生遭遇惨案,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愤慨。经过尸检,揭露出了令人震惊的残忍真相。此案件的发生令人痛心,也引发了社会对校园安全和青少年保护的深刻思考。愿逝者

2024-03-19 13:41

两张图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会叛逆不听话,阐述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心理状态。
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叛逆不听话的现象,这可能源于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成长环境。第一张图展示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,可能因为他们受到外界干扰或心烦意乱;第二张图则显示了

2024-03-19 13:06

如何找到孩子不听话的根本原因?

孩子不听话是许多家长的困扰,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需要找到孩子不听话的根本原因。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,有些可能是因为情绪波动大,还有些可能是因为缺乏沟

2024-03-19 13:04

面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,家长要探寻关键原因,促进亲子关系缓和

面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,家长首先要明白这种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,可能是因为孩子感到受到了冷漠、忽视或者不理解。在亲子关系中,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。家长应该

2024-03-19 12:27

孩子不听话的原因:妈妈的过分矫正和干预

有时候,孩子不听话可能并非意愿违抗,而是由于妈妈过分的矫正和干预导致的。妈妈可能担心孩子的行为不当或者担心孩子遇到危险,于是经常性地指责、训斥或干预孩子的一举一动。然

2024-03-19 12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