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情绪的出口:解放父母,解放孩子

更新时间:2024-04-02 11:18:01 作者:通达百科

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社会,而父母则是孩子最初的导师。父母的情绪和态度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幸福,更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。解放父母的情绪,不仅有助于提高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,还能有效地传递积极的情绪和态度给孩子,让他们在一个健康、积极的环境中逐步成长。因此,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理解父母的感受,做一个更好的孩子。【注:字数128】

终于星期五了,一周之中难得的放松夜晚。

想想,明天孩子不用上学,自己也不用操心那些所谓的计划、安排。可以小小的放肆片刻!

我在心里暗暗决定,今天要做一个和善的妈妈,对孩子轻言细语,坚决不吼不叫!我们要像快乐的音符一样,在琴键上激昂地跳跃。

不过很遗憾,我又奏出了一首沉闷的乐章

就在刚才的晚饭时刻,我又一次像自带扩音器功能,对着孩子大吼:“你给我坐到桌子上”。

至于原因,我想大多数妈妈都能想象出是什么样的场景:

熊孩子吃一顿饭要跑下桌子八次,一会儿摸摸玩具,一会儿摸摸钢琴,一会儿在屋里转圈圈,一会儿赶着去接家人的话茬……

原本,我是想做一个不发脾气的妈妈,但是终究还是没做到。

因此,我又陷入自责的漩涡。

许多时候,我们迁就孩子的情绪,呵护孩子的心灵,即便自己被疲惫、焦虑、愤怒等负面情绪包围下,还要尽可能的控制自己,在孩子面前表演出“我很好”的样子。

父母,简直就是天生的演员!

但这很可怕,隐藏情绪的感觉像极了走钢丝,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跌入情绪的悬崖,粉身碎骨。

谁来呵护父母们这颗受伤的心呢?

我们带着这个疑问,一起走进《解放父母解放孩子》这本书。在书中父母们可以找到释放情绪的方法,更好地关照自己。

接下来,开启今天分享的内容,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:接受自己的感受,保护自己的感受

[微风]正视自己的情绪需求

奥修曾说过:“当你不拥有礼物时,又怎么能给予呢?”

那么,假若父母心里被负面情绪困扰,又如何能给孩子积极的陪伴呢?

被负面情绪困扰的父母们,内心像干涸的土地,在急需情感浇灌的情况下,用几近枯竭的内心去灌溉孩子的内心,自然是徒劳的。

这一点,作者深有体会。

在一个惬意的周末,孩子爸爸计划好带三个孩子去吃冰激凌,这意味着她可以拥有一段宝贵的个人时间,享受片刻安宁。

正当她放松惬意地蜷缩在沙发上浏览报纸时,孩子们冲进房间,控诉爸爸因为整理账单而变卦的行为。

她看到孩子们从眼神和言语间透露出对冰激凌的渴望,她认为自己不应该让他们失望。于是,她从温暖的沙发上起来,带着孩子们出发,去享受冰激凌大餐。

显然,原计划独处的清闲时光被破坏了,内心深处是遗憾而不情愿的,但作者并没有察觉到。

她只是觉得孩子们坐在车上很吵,她对孩子们大声说“你们小声点!”;孩子们犹豫不决到底选什么味道时,她开始抱怨“再不快点,就什么口味都没了”;她对孩子们的行为忍耐程度远低于平时,不停的在车上唠叨“小心点,都化到座位上了……"

不得不说,内心的情感渴望,在不知不觉间通过行为外化了。

原本出于好心,带孩子享受冰激凌大餐,但是最终以不停地抱怨收场,谁也不开心!

在作者看来,她尽力地想让每个人都满意,但最终每个人都不满意!

为什么会这样?

“表面和善,内心不满”,这是作者在事后反思,剖析自我时的想法。她认为,自己当时是有情感需求的,但只是不自知而已。

作者的经历,相信大家都有过。

有时自己很累,但又不想让孩子失望,于是就算拖着疲惫的身体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,陪孩子玩儿。

有时自己很生气,但是内心不断提醒自己“好妈妈”怎么可以不耐烦呢!于是,就算心情再低落,也总是隐忍自己!

社会的期待和内心的定位,反复地强化我们的认知。不让孩子失望,不忍让孩子失望。所以,孩子的事成了父母的第一要事,我们竭尽所能做得更多,做到更好。

但是,父母也有自己的情绪!

当父母的情绪和孩子的需求发生碰撞时,如若没有帮孩子得到满足,父母们将陷入深深的自责漩涡,无法自拔。

比如,年底连续加班的你,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。这时孩子跑过来抱着你的腿说:“妈妈,你已经很久没陪我了。”这时,无论你多么的累,都会咬牙坚持,尽力地去满足孩子陪伴的需求。

如果不这样做,你的内心将无法安宁的,会认为无论何时陪伴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,如果不这样做就不配是一个好妈妈。

这种“不配得感”也经常把被困在负面情绪里,无法摆脱。

吉诺特博士认为:父母总会有不必要的负罪感。在他看来,这些负罪感驱赶着父母必须做得比想象中的更好;逼迫父母在分秒不剩的情况下还要付出更多;促使父母突破自己的极限,却很少允许他们回味自己的感受。

总结来说,做了父母失去了自己!

​[微风]坦白感受,释放自己的情绪

我们接触到的大多育儿理念总是倡导接纳孩子的情绪,认可孩子的感觉,这一点没错。

但是,父母的感觉和情绪就应该被隐藏起来吗?被忽视吗?

当然,不是!

在吉诺特博士的指引下,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找到了释放情绪的方法。

在一个寒冷的夜晚,她回家有些晚,所以她急急忙忙地开始准备晚餐。儿子大卫大声宣布说晚上想喝汤,但是她根本没打算做汤。

按照往常的想法,她会想“一个母亲,怎么能拒绝孩子的愿望呢,更何况在这么冷的晚上”,但是她感到自己真的很累,内心极不情愿的。

于是,她做了一件与往常不一样的举动,她告诉儿子“我今天非常的累,不想做汤,而且还需要人来帮我的忙。”

意想不到的是,儿子主动来帮忙。第二天,儿子甚至主动关心她的心情“妈妈,你今天感觉好点了吗?今天可以做点汤吗?”

在吉诺特博士看来,父母坦诚并坦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,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帮助孩子了解父母的真实感受,还给了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,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。在他看来,父母不需要为自己的感受找理由,也不必为自己负面情绪感到自责。

有时我们的感觉很糟糕,但并不等于我们就是一个很糟糕的父母。

所以,“跟着感觉走”这是吉诺特博士给大家的建议。他认为完全地坦白自己的负面情绪,也是一种释放。他建议父母们可以尝试这些方式:

方式一,直接告诉孩子。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孩子“我现在觉得有点累,需要休息半个小时,你可以选择自己玩一会游戏”。然后,放心的休息。

不必认为休息片刻就是偷懒,只有照顾好自己,才能更好的给予。

方式二,拉响红灯警告。每当感到自己心里有结,让你很矛盾的时候拉响红灯警告,让自己停下来,去想一想自己被什么困扰,有哪些需求。

在作者看来,只有放慢节奏去理清思路,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去解决问题。

方式三,寻找限度。每人都有一些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事物,每个人的喜好不同,接受事物的程度也不同。

找到让自己害怕的,让自己陷入负罪自责的那些限度。

吉诺特博士建议,真诚的承认自己的感觉,承认自己无法接受的东西,忠于自己的感受。

因为,比起言行不一致,孩子更善于接受真诚的感觉。

诚然,当父母自我的情感能量站的能量充沛,才能更好的给予孩子。

那么,保持能量充沛首先从尊重自己的感觉、需要和限度开始。对自己负责的父母,才能对孩子负责。

​[微风]摆脱负罪感,更好的爱自己

试想一下,如果医生对病人的每一个小症状都感同身受,会是什么状况?

这是吉诺特博士给参加讲座的所有父母们的思考。

当然,也是给我们的思考。

在吉诺特博士看来,如果对每个小症状都感同身受的医生,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。因为,他们将陷入无法自拔的同情、难过等负面情绪,无法更好的解决问题。

同样,对于父母们来说,孩子也和病人一样,总是很容易地触发父母的负罪感。

比如当我埋头写文章时,看到孩子独自一个人玩耍,我内心会感到愧疚,没有好好陪伴他。

比如当孩子生病时,我会愧疚平常的生活中对他照顾得不够细致,所以才导致这样的状况。

如果我们的负罪感能够积累,最后会怎么样呢?

书中,吉诺特博士形象地把父母的情绪和感受比作家庭运转的齿轮。他认为,如果父母承受的超过了限度,就会产生愤怒,失去控制。

硬币有两个面。对于父母来说,保护好自己的感受的另一面也是在保护家庭。当面对家庭情感灾难来临时,吉诺特博士建议,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:

第一个方面,从孩子的情绪出发。

当孩子考试前紧张到难以入睡;当孩子一个人无聊地玩了一下午;当孩子在学校的竞选失败等等,这些是孩子的感受。他们是独立的个体,有着独立的感受,虽然我们是他们的父母,但不意味着所有情绪都要和他们一起分担,有时候孩子需要通过这种情绪去学会接纳、体谅、勇敢。

许多时候,父母陷入“不得不”的矛盾中,是把孩子的情绪当作要求。

第二个方面,明确界限。

许多时候让父母感到自责,在于我们认为应该给孩子尽可能的照顾和满足他们的需求。

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界限,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确实需要父母更多的照顾,这是父母们不可推卸的责任,但是当孩子开始走向成熟时,不不是所有需求都要立即满足。

有时,父母也需要通过延迟满足为孩子建立一个习惯。比如,一个7岁的孩子,当她妈妈在超市排队等结账时,她需要等待一会才能去上厕所。

第三个方面,区分想要和需要。

有时我们会为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感到内疚自责。

但在吉诺特博士看来,孩子的需求是一个无底洞。

为了避免父母陷入负罪感的深渊,他建议当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发生冲突时,父母需要进行区分什么是孩子想要的?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?

比如哭闹要养宠物的孩子,是想要一个宠物,还是需要一份友谊。

正确的思想才能产生正确的认知,当拨开云雾后,我们不再轻易地被孩子带入负罪感的深渊。

​[心]写在最后

作为孩子的妈妈,一直以来都被当一个“好妈妈”的标准压倒喘不过气来,每当自己放纵放肆一回就会深深的感到内疚。

当读到“不必隐藏,正视自己的情感需求,坦白自己的感受”这些文字时,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。

是的,父母的情绪也需要被承认和接纳!

守护好自己,就是守护好家庭!

愿与大家共勉!

以上就是父母情绪的出口:解放父母,解放孩子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你有帮助,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,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,有很多父母情绪的出口:解放父母,解放孩子相关的拓展,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。

为您推荐

曹县的成功转变:一次逆袭

曹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,曾经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县城。然而,近年来,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当地人民的不懈努力,曹县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逆袭。如今,这个曾经的贫困县已经焕发出勃

2024-04-01 13:52

山东曹县之“马面裙”出圈秘籍

山东省曹县以其独特的马面裙而闻名于世,这种传统的民间服饰历史悠久,工艺精湛,被视为中国传统服装的一种珍品。马面裙的出圈秘籍包括选用优质的面料,注重剪裁和缝制细节,以及

2024-04-01 13:51

山东二十强县:经济发展势头强劲

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,以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区位条件,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。山东省下辖着众多县市,其中有许多县市以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脱颖而出。作为山东省

2024-04-01 13:50

草县“马面裙之都”的崛起:乡域电商的兴盛之路

草县因“马面裙之都”而闻名,如今乡域电商的兴盛之路也让这座小城市再次成为风口之地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,草县的农产品、手工艺品等传统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

2024-04-01 13:49

顶尖汉服之乡曹县:春节10万从业者接订单忙到没时间吃饭,淘宝店成新时尚彩礼

曹县作为顶尖汉服之乡,每年春节期间都迎来订单高峰。今年春节,约10万从业者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,淘宝店更是成为新时尚彩礼的热门选择。订单接踵而至,让曹县的汉服产业愈发

2024-04-01 13:48

曹县马面裙成为3亿元的销售神话:揭秘“三多”贫困县逆袭的秘密

近年来,河南省临颍县的一个小县城,因一种特殊的传统手工艺品——曹县马面裙,而惊艳全国。曹县马面裙以其绮丽多彩、工艺独特而备受青睐,销售额突破了3亿元,成为一个销售神话。

2024-04-01 13:47